2018年10月14日🎗,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實踐工作站在恒达平台第二次開班,共有12名導師帶領近百余位高中生進行12個課題的研究🫲。
彭樂樂導師帶領學員們進行“城市軌道車輛多節點軸溫檢測系統設計”的研究👋🏼,學員們不斷嘗試新的電路連接,設計不同的代碼🙍🏻,在失敗中積累各種經驗🤾🏻♀️。在團隊合作的努力下🪄,得出最終的結論,讓學員們對課題的了解更加深入。
宋瑞剛導師給學員們講解了LabVIEW編程技術,該項技術涉及到現代的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給予學員們靠近虛擬儀器的機會🤦🏻♂️。學員們在課程中運用這門語言進行有關課題內容的程序設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幫助。
余朝剛導師指導的課題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實踐”🤏。在該項課程中,學員們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圖像化編程結合理論與實踐,加速了課題研究的進度。學員們在電腦上運行自己編寫的程序來模擬出機器人的操作,觀察機器人的各種狀況,改正課題中出現的各種錯誤。
朱文發導師和學員們主要研究了如何組建靈活的在線監測網絡拓撲結構,搭建工業級的噪聲與振動在線監測智慧采集硬件,設計可升級的分布式的在線監測專業軟件🦇。該課題意在減少軌道交通運營時的產生的噪音以及噪音的傳遞🤳🏽,從而盡可能杜絕噪音大擾民的困擾。
陳興傑、方勇、郝妍熙、莊異凡等導師也為學員們開展了精彩的課程🧎♀️。實踐站的課程能夠給學員們帶來更多🫴🫄🏽、更前沿的知識👩🏼🔧,希望學員們可以從中受益🪙🫏。
1📳、我掌握了知識並收獲了自學的方法。從初始的目標製定到開始實施⚙️,在指導老師和學長的幫助下一帆風順。隨著理論知識的祭奠,實踐實物操作得心應手,理論學習如虎添翼。當小部件完成時🚴🏽,內心的成就感充斥全身👱🏻♀️,興奮不已,之前的不耐煩早就煙消雲散,收獲了有關的理論知識👷🏼,也完成了首次的實踐🏣。大部分知識的自學為更多的學習總結經驗📿,並學會以一顆平常心耐心有方法的學習,不輕言放棄,即使不成功🥣,也會收獲很多。
——朱靜雯
2、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編程語言——LabVIEW。與之前學校裏信息科技課上學到的VB編程不同➞,LabVIEW運用程序框圖直接設計和編寫程序🥻👢,不再需要復雜的程序代碼。雖然編寫程序的方法不太一樣,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相互關聯的,例如:順序結構、循環結構👨🏼🌾;for-next語句、while-loop語句等等。
——洪思婕
3👨🏻🚀、整個講解和演示,非常有趣生動🤞🏿,讓我收獲頗豐。老師讓我們自己在觸控板上,運行我們自己編寫的一款簡單軟件,雖然缺乏相關硬件配合,但我們仍然可以在機器上模擬操作👋🏿,過程十分順利,我對這款軟件也更加熟悉🙆🏼♀️,知悉其優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有了一份別樣的體驗,將我們的興趣愛好逐漸發掘🫐,離理想更近了一步👩🏻🔬。
——陳元漢
4、老師教了我們一些plc的基礎知識,之後👃🏿,便讓助教給我們演示了用plc模擬的小車自動裝載的模型,其中有使用到今天新學的用計時器控製小燈閃爍的信號。我們對電梯控製進行設想,將當前所在位置與目的位置就行比較☢️👮🏽♀️,判斷上升還是下降(常亮位置),再用小燈下一步到達位置(可能閃爍)與目的位置的差值判斷小燈是否常亮🗼,並畫出了流程圖。
——蔡一瑜
5⏱、這一次參與了恒达平台所舉辦的工程機械科目的工作站活動,加入了地鐵噪聲與振動監測小組進行了研究🕵🏿♀️🚶🏻。我們的目標是24小時不間斷實時獲取地鐵運營中的噪聲🦯🪞、振動數據。我們主要研究了如何組建靈活的在線監測網絡拓撲結構,搭建工業級的噪聲與振動在線監測智慧采集硬件💁🏻♂️,設計可升級的分布式的在線監測專業軟件🧘🏿♂️。通過這一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學習到了如何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提升了我的科學創新研究素養,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葛家豪
6🥅、這一次老師先讓我們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內容🆔,繼電器等各種程序的指令🔌,並且給我們展示了用其內容所編出的程序,老師為我們展示了自動裝卸小車的模擬程序,並且做了實驗。讓我們感受到了編程的魅力,我們小組選擇了紅綠燈的這麽一個課題,在後面時間中,進行了十分激烈的套路,老師也來幫助我們一起解決問題。
——金俞唯